今天给各位分享核动力电池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核动力电池原理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从上世纪中叶起,美国在“先驱者”10号、11号探测器,“旅行者”1号、2号探测器,木星和土星探测器中,都使用了同位素温差发电器作为电源。就是因为采用核电源,美国“旅行者1号”行星探测器,才创造了世界卫星远航史上的辉煌纪录。目前它是离地球最远(飞行约近200亿公里)和飞行速度最快的人造卫星。它用了36年的时间,飞行到了太阳系的边缘。
以钚238放射性同位素作热源的同位素温差发电器,曾用于美国“子午仪”号导航卫星(低轨道导航卫星系列。又称海军导航卫星系统,英文缩写为NNSS。主要功用是:为核潜艇和各类海面舰船等提供高精度断续的二维定位,用于海上石油勘探和海洋调查定位、陆地用户定位和大地测量等。从1960年4月到80年代初共发射30多颗。美国在1964年4月发射“子午仪”号导航卫星时,因发射失败卫星所携带的放射性同位素源被烧毁,钚238散布在大气层中并扩散至全球。后来改用特种石墨作同位素源外壳,以防烧毁。)、“林肯”号试验卫星(早在1965年,美国林肯号试验卫星上便使用钚238放射性同位素作热源的同位素温差发电器)和“雨云”号卫星(是美国第二代试验气象卫星系列。从1964年8月到1978年10月共发射了7颗。雨云号卫星的任务是试验新的气象观测仪器和探测方法。美国在1965年发射的一颗军用卫星中,用反应堆温差发电器作为电源。但由于电源调节器出现故障仅工作43天。1968年5月“雨云”号气象卫星发射失败时,核电源落入圣巴巴拉海峡,后被打捞上来。)。
第一个放射性同位素电池是在1959年1月16日由美国人制成的,它重1800克,在280天内可发出11.6度电。在此之后,核电池的发展颇快。
1961年美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探险者1号”,上面的无线电发报机就是由核电池供电的。1976年,美国的“海盗1号”、“海盗2号”两艘宇宙飞船先后在火星上着陆,在短短5个月中得到的火星情况,比以往人类历史上所积累的全部情况还要多,它们的工作电源也是放射性同位素电池。因为火星表面温度的昼夜差超过100℃,如此巨大的温差,一般化学电池是无法工作的。
前苏联航天器使用核电池的情况
另据了解,前苏联在1967~1982年期间,共发射了24颗核动力卫星,都属于海洋监视卫星。卫星带有以浓缩铀235为燃料的热离子反应堆,核能功率为5~10千瓦。不过核动力并不是用来驱动卫星,只是利用放射性元素衰变时放出的热量,通过热电偶产生电能给卫星上的设备供电。这些核动力卫星,多在200多公里的低轨道上工作,完成任务后核反应堆舱段与卫星体分离,并将小型火箭推到大约1000公里的轨道,可运行600年。
1978年1月24日,苏联“宇宙”954号核动力卫星发生故障,核反应堆舱段未能升高而自然陨落,未燃尽的带有放射性的卫星碎片散落在加拿大境内,造成严重污染。1983年1月“宇宙”1402号核动力卫星发生类似故障,核反应堆舱段在南大西洋上空再入大气层时完全烧毁。
随着后来美苏太空竞赛的冷却,人类探索深空的脚步放缓。由于在近地轨道,核电池的性价比不及太阳能电池,此外,目前全球钚238主要产自俄罗斯,燃料来源的局限也拖累了核电池的发展、应用。
中国在自主研发的核电池上迈出大步
月球在绕地球公转的同时进行自转,周期27.32166日,正好是一个恒星月,所以我们看不见月球背面。这种现象我们称“同步自转”,几乎是卫星世界的普遍规律。由于月球自转和公转都是28天,所以“月球夜”会长达14天(月球日即白昼也有14天)。由于月球昼夜要半个月交替一次,温差高达300℃,那里是零下150度到180度,太冷了,月球车上的所有的仪器全部要冻坏。普通电池无法应对。现在所使用的各种高级的蓄电池,什么锂电池、氢电池,各种各样的电池对我们来说都没有用。长时间经受极大温差对我国月球探测器是个极大挑战。迫使我们一定要想出新的办法,于是我们国家自己研制了原子能的电池,欧阳自远院士说,我国的月球车实际上在同时使用太阳能和核能作为能源。黑暗中的月面,温度骤降到零下100多摄氏度,为防止车载仪器被冻坏,休眠中的月球车就得靠核电池的能量来保温,并维持与地面的通讯。而一旦新一个白昼来临,太阳能电池就能重新驱动月球车工作。
中国第一块放射性同位素电池于1971年3月12日诞生于中科院上海原子核所,以钋210为燃料,输出电功率为1.4瓦,热功率35.5瓦,并进行了模拟太空应用的地面试验。随着我国核电站数量的增加,由乏燃料后处理提取的镎237原料的逐渐积累,为后来开发钚238电池,提供了物质基础。
据欧阳自远院士介绍,近年来,我国在自主研发的核电池上迈出了大步。我国月球车搭载的核电池,是由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牵头研发的。
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该院官方网站上,可以得知,从2004年开始,该院正式启动航天用同位素电池的研发;到2006年,研制出我国第一颗钚238同位素电池;2008年通过了专家组的鉴定。这颗电池的研制成功,填补了我国长期以来在该研究领域的空白,标志着我国在核电源系统研究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核电池的用武之地不仅仅局限于太空。在高山、深海、南北极乃至人体中到处可以找到它的影踪。心脏起搏器用的核电池重量仅40克,体积很小,寿命可达十年。病人免除了经常做开胸手术的痛苦。在极地、海岛、高山、沙漠、深海等条件恶劣、交通不便的地方都是RTG的大显身手之地。自动无人气象站、浮标和灯塔、地震观察站、飞机导航信标、微波通讯中继站、海底电缆中继站等都可以使用免维护、长寿命的RTG供电。
据原子能院的官网文章介绍,第一颗“国产”同位素电池的各项指标均超过了预期要求,研制全过程安全无误,功率为百毫瓦级。这将保证中国首次将核能用于航天器。据悉,为了保证着陆器的能源供应,嫦娥三号就是使用了这种原子能电池(RTG同位素电池)。
我国首次实用核电池将随“嫦娥三号”软着陆月球,并用于嫦娥三号的着陆器和月球车上。这种原子能电池可以连续工作30年。有了它,再不怕月球晚上温度骤降到零下150度到180度。完全可以确保探测器上仪器不至于被冻坏。为防止车载仪器被冻坏,夜间休眠中的月球车可以靠核电池放出来的热量保温。而一旦新一个白昼来临,太阳能电池就能替代核电池,重新驱动月球车工作。
对嫦娥三号来说,核电池中的钚金属块238它相当于一个热源。这一热源对将在月球环境下生存的嫦娥三号的保温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其释放出的热量及经过温差热电转换器的转换形成的电流,充分满足了嫦娥三号的能量需求。它的能力虽不足以让火箭升空,却可以用于小规模供电,支持嫦娥三号所带月球车低速移动;支持嫦娥三号所带设备正常工作;支持嫦娥三号与地球之间的通讯。
中国第一个钚-238同位素电池
中国第一个钚-238同位素电池是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诞生的,同位素电池的研制成功标志着中国在核电源系统研究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2004年,原子能院同位素所承担了“百毫瓦级钚-238同位素电池研制”任务,在两年时间里要完成总体设计和一系列相关工艺研究,研制出样品。
同位素所和协作单位并按制定的研究方案开展了大量的模拟实验、示踪实验、热实验等工作。最终检测表明电池性能完全达到了技术指标要求,辐射防护检测的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安全要求。中国第一个钚-238同位素电池诞生了。
小型核电池
虽然在很久之前核电池就已经应用在航天领域,但是在因为大小的限制,在地球上核电池的应用还很少。大多数核电池通过固态半导体截获带电粒子,因为粒子的能量非常高所以半导体随着时间的推移将受到损伤,为了能让电池长期使用,核电池被制造的非常大。
中国第一块放射性同位素电池于1971年3月12日诞生于中科院上海原子核所,以钋210为燃料,输出电功率为1.4瓦,热功率35.5瓦,并进行了模拟太空应用的地面试验。随着我国核电站数量的增加,由乏燃料后处理提取镎237原料的逐渐积累,为今后开发钚238电池提供了物质基础。从2004年开始,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启动了太空同位素电池的研发,2006年该院研制出我国第一颗钚238同位素电池。
我国将于2013年发射“嫦娥三号”探测器在月球进行软着陆并施放月球车。前不久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中国月球车将配备核电池来帮助月球车进行“冬眠”,等到太阳再次在月面上升起时,电池自动重启,月球车开始进入工作状态,这样的核电池可持续工作30年。
目的:为微型机电系统或者纳米级机电系统找到合适的能量来源。
核电池是真实存在的。
而且它的使用时间可以达到90年,而且还不用充电,核电池的工作原理在核电站是基本上差不多的,主要利用核物质的发电原理和反应堆对热能自行加热然后一起,最后转化为电能。不过这样的电池听起来效果不错。如果能够放在能源车上,确实也是一项突破性的技术。
当然可以这种核动力车已经做出来了并且正常使用中。只不过,这辆车不是在地球上而是在火星上由航空航天局设计并发射到火星的毅力号火星车!
一、毅力号火星车于2021年2月成功在火星表面着陆,并执行了一系列科研工作。与早期的勇气号、机遇号等较小型、采用太阳能板作为能源的火星车不同,毅力号采用“放射性同位素热发电机提供电能。RTG也被称为核电池,其原理是通过热电偶装置把放射性同位素钚-238衰变产生的热,直接转换为直流电来提供火星车的行驶和各项仪器设备使用。
核电池的动力源钚-238与核电站常用燃料,以及核武器原料铀-235、钚-239不同钚-238衰变时会释放出α射线,而中子射线极少,因此不会像铀-235、钚-239那样产生激烈的裂变反应核电池还用于很多太空探测器,如飞向太阳系外的“先驱者”号、飞向木星的“伽利略”号、飞向土星的“卡西尼”号等。第一艘核动力航母:企业号然而,核航母核潜艇都出现了60多年了,核动力汽车却好像没什么音讯,为什么这么有前途的项目却没人搞呢?我这回就和大家聊聊很多人心心念的核动力汽车,看看这个不用加油就能跑遍天下的家伙,到底有没有造出来的可能性。
二、那么以核电池作为动力的车辆能不能在地球上,作为日常使用呢?答案是否定的。核电池动力存在几个问题核电池原理与核电站、核动力航母的裂变反应原理完全不同,功率很难做大。以毅力号上的核电池为例整个电池用了4.8公斤钚氧化物,总重量达到了45公斤,功率仅为110W,远低于汽油发动机或锂电池数百kw的输出功率,根本无法满足载人车辆动力需求。存在辐射、放射性污染风险
钚-238的放射性比用于生产核武器的钚-239要强数百倍,半衰期长达88年,一旦发生污染,将在很长时间内对污染区域产生辐射威胁,在自然作用下很难消除影响。核燃料钚-238价格极为昂贵同其他核燃料一样,钚-238的生产制造很困难,价格极为昂贵。多年前的一则报道中提到,美国为了生产330磅钚238,需要付出15亿美元的代价。
三、基于以上几个原因,核电池主要用于太空探索、军事用途等,以核电池作为动力的车辆大规模的民用是不现实的。上个年代,人们刚刚掌握了原子能,核动力航母、核潜艇纷纷亮相,甚至核飞机,核火箭也开始设
计和实验。也难怪,用了核动力的玩意儿一般都能无限续航,随随便便就绕地球几圈,十分的威武
霸气!既然军舰飞机都想着用核动力,那最常用的汽车,是不是也可以上核动力呢?普通燃油小轿
车一箱油大概能开上六七百公里,如果在车上装一个钢铁侠那样的微型反应堆,也来个无限续航,
天高任鸟飞,简直不要太爽
60多年前的核动力汽车
经过一番调研,早在1958年,如日中天的福特公司就推出了核动力汽车的原型,或者说模型,这辆
车充满了50年代复古加科幻的风格,造型还挺流畅,用一台微型反应堆代替了发动机,续航号称可
以达到8000公里,这就意味每次保养时换一下核燃料就行了,然后你就可以开着它从北京不加油一
直干到意大利,简直太牛掰了!实际上,想搞核动力汽车的还不只福特,当时法国就曾经设计了两
款,号称可以开5年不加油,而凯迪拉克在2009年就发布了一款使用钍激光反应堆的的核能汽车,
装一次燃料可以用100年
四、出了车祸就可能等于一枚小型核弹,至少也是乡镇级别区域大规模核污染的那种~
你敢用?
微型核动力装置最先有可能应用的是外太空,火星月球探测那一类的。在此之前,地球上任何打算
在常规民用装置上核电站不属于此列,因为不常规使用这种东西的大约都可以划进反人类
行为里。
安全级别极高的核电站用起来都是战战兢兢的,何况这种到处跑的核装置,起码一两百年以后再说吧。
首先是技术问题堆芯可以做的很小,但屏蔽却小不了。因为反应堆一旦运行,链式裂变反应会产
生大量的高能中子和伽马射线,穿透力极强,可以杀人于无形之中。对于核电站,或者核航母,可
以用大量的水来屏蔽中子,用大量的铅来屏蔽伽马射线,但人家都不太在乎重量,而汽车可不行,
你让一辆小轿车背上几吨甚至几十吨重的屏蔽在路上跑,就算勉强能跑动,又有什么意义呢?那不
要这些屏蔽行不行?呵呵,此时坐在驾驶室里的你,就得接受这些高能射线的轰击,如果能挺住的
话,那绝对具有哥斯拉的潜质。
最后除了技术问题之外,还有一个难题汽车里装了核燃料被人偷了做成脏弹甚至核弹咋办?
核材料有着严格的管制措施个人想得到几乎不可能,还想在往私家车里装真的是想多了!因
此与其费大力气搞核能汽车,还不如多建一些核电站用来发电或制氢,然后搞纯电动或燃料电池车,核电站的安全性再怎么说也比这一辆辆移动的反应堆要高得多呀!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核动力电池和核动力电池原理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